2015年12月19日

呆子才喝高價酒?盲測研究:貴的比較難喝

圖片來源:larvf.com
歲末年終購酒,要送人的酒,為了面子買貴一點就算了;但自己要喝的酒,你真的確定名牌珍酒合你的口味?如果300元的酒喝起來跟千元酒款一樣,多花錢是否也沒差?

由華盛頓郵報明星記者Ezra Klein所主導的揭密網站Vox.com 今(2015)年以3瓶不同價格的紅酒做實驗,讓19名自家員工盲飲測試,結果發現有一半的人認為最貴的那瓶酒味道「最複雜」,但他們卻不覺得那是「最好喝的」。

Vox 的調查報導「貴的酒是給呆子喝的!」(Expensive wine is for suckers. )資料來源:Vox.com
Vox實驗用的3款酒全是用卡本內.蘇維翁葡萄(Cabernet Sauvignon)釀造,三款的價格分別是8美元(台幣264元)、14美元(台幣462元)和43美元(約台幣1419元)。其中43美元酒款是來自美國加州名產區Napa Valley,曾被《Wine Spectator》評為93分。

Vox將19組評分平均計算後,43美元跟8美元的酒得到同分,最高分反而是14美元的酒勝出。葡萄酒指標媒體《Wine Spectator 》先前對最貴那支酒的評論是「有特色又豐美,釀的超級棒!」在此似乎淪為少數一撮人的喃喃自語。

你可能覺得受測者太少,實驗結果容易侷限於特定口味? 由 Robin Goldstein 等人所做的大規模實驗(註1)照樣發現了,價格昂貴的酒不一定好喝,受測者甚至傾向覺得貴的酒「比較難喝」。儘管這項實驗中有包含一些專家級受測者,但整體來說,較貴的酒在總分上還是些微輸給其他酒款。

把白酒染紅後,專家都誤認有紅酒香氣

根據一份針對波爾多大學葡萄酒相關科系的學生所做的研究,儘管是「專家級」品飲者,也可能受到表面因素影響對酒的判斷。

是什麼因素呢?答案是「顏色」!在波爾多的實驗中,學者瞞著受測者,將白酒用色素染成紅色,再叫學生描述酒的氣味,多數受測者竟都用描述紅酒的相關詞彙去形容這款「偽紅酒」,白酒裡不會出現的木質、深色莓果氣味,全被學生形容了出來。

2001年的學者研究發現「當白酒看起來是紅色的,嚐起來就會是紅酒」。資料來源:Vox.com
但究竟是誰決定價格的?答案是酒類競賽品飲專家。小酒莊獲得多面國際獎牌後,很可能從乏人問津變成一瓶難求。有幸被葡萄酒教父 R.Parker 品嚐,並打高分的酒款,更有如中了頭獎般能夠放心拉抬價格。

但這裡面沒有問題嗎?研究指出,在106款各僅獲得1面金牌的葡萄酒當中,有高達84款酒在其他比賽中沒有獲得任何一種獎牌,也就是說在A比賽表現出類拔萃的酒款,在其他比賽中連平均水準都不到(註2)

先知道價格,人們容易認為高價的好喝

酒類競賽靠不住,那專家呢?實驗證實,專家評分上也很弔詭,除了我們不知道究竟品飲專家是否有能力、機會試完所有當年的酒款外,各專家的口味也大不相同。葡萄酒皇帝R.Parker曾經槓上葡萄酒大師(Master of Wine,業界最高榮譽)Jancis Robinson,雙方對某一款波爾多右岸酒的評分南轅北轍,問題就出在並非每位品評專家(媒體)都嚴格要求盲測

另一份澳洲研究指出,人們若先得知某款酒的價格,他們品飲後傾向將高價款打高分(註3)。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(PNAS)也刊登過研究,當一款酒標價90美元,大腦對他的反應要比標價10美元的同款酒要活躍許多,進而產生更愉悅的口味、香氣體驗(註4)

所以,《法國葡萄酒雜誌》(La revue du vin de France)在年末建議購酒民眾,不應以價格決定酒款、禮物的好壞。



(註1)實驗報告2008年發表,該實驗以相對嚴格的研究方法進行測試:侍酒者跟受測者雙方都不知道酒名。對美國共506人進行了17場共523種酒款的品飲測試(品飲資料共6175筆)。

(註2)在2440款進入至少3個酒類競賽初選的葡萄酒當中,將近一半會獲得金獎。資料來源:"An analysis of the concordance among 13 U.S. wine competitions", Robert T.Hodgson

(註3)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09, Roberta Veale

(註4)Hilke Plassmann / PNAS

延伸閱讀

飲酒過量有礙健康,品酒不會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