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9月9日

Robert Parker和他的RP評分,「Parker化」的葡萄酒風格真的存在嗎?

即便再怎麼懂酒的人,買酒時也很難不被酒瓶上的「分數」標籤影響;而在眾多打分數系統中,常常看到「RP」後面加著一個分數,這個「RP」是什麼呢? 

「RP」指的是40年來,在葡萄酒評論界把「100分系統」發揚光大的葡萄酒皇帝Robert Parker。他所主導的評分深深影響1980年代起至今的葡萄酒消費趨勢。被他評過分的酒款引起追捧、搶購,但也有不少人批評他讓葡萄酒越來越「趨同」,讓酒莊為了迎合他的喜好而改變釀造風格。

 到底Parker真的這麼神嗎? 「Parker化」(Parkerization)的現象真的存在嗎?

Robert Parker奠定了葡萄酒100分評分系統,影響葡萄酒界深遠。
Robert Parker把葡萄酒的100分評分系統發揚光大,影響葡萄酒界深遠。

 「法國當地的葡萄酒比可樂還便宜」開始踏上葡萄酒之路

Robert Parker出生於1947年,今年已經73歲了。據他自己所說,他是在18歲的生日派對上第一次接觸到葡萄酒,當時還沒有留下深刻印象。20歲那年他從美國到法國Alsace探望女朋友(後來成為他的老婆),嗜喝可樂的他買不起法國當地昂貴的可樂,女友跟他說:「這裡的葡萄酒比可樂還便宜!」這樣無心插柳的一句話,開啟了葡萄酒界重大的命運轉折。

Parker大學念的是法律,但回到美國後他開始認真研究起葡萄酒,25歲大學畢業後,他在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當起執業律師,但他的一顆心都在葡萄酒上。1978年,他決定自己創辦自己的葡萄酒指南《The Baltimore-Washington Wine Advocate》,隔年改名為《The Wine Advocate》(註:目前網站全名是《Robert Parker Wine Advocate》,連網址都是www.robertparker.com)。

當時Parker認為,有很多著名的葡萄酒作家所寫的酒評都被經濟利益左右,他希望能做出一本不受酒莊、酒商影響的刊物,只為消費者服務,能夠無偏見的、直率的發表葡萄酒評論,由消費者付費訂閱。現在《The Wine Advocate》訂閱價格是每年99美金,約台幣2900元。

讓Parker聲名大噪的關鍵點是1983年。當年酒評家除了評價酒的好壞,也會到酒莊去,直接在酒窖試飲仍在橡木桶內、尚未培養完成葡萄酒,並做出預測。

當年許多酒評家認為,1982年波爾多是個表現不佳的年份,無法陳年;但Parker試飲後卻直言這是個品質卓越的年份後,還建議讀者大量買進1982年的波爾多(他自己也這麼做),等到1984年時1982年的酒裝瓶上市,證明當時Parker是對的,他也因此聲名大噪、訂戶數大增,當年他便辭去律師一職,全職經營《The Wine Advocate》。

1967年Robert Parker(左)到法國探望當時的女友Patricia Etzel(右),兩人在法國巴黎著名的美心餐廳(Maxim’s)。

 令人又愛又恨的100分評分系統

Parker在1978年發行《The Wine Advocate》第一期時就建立了100分評分系統(Parker Point),這評分制度包括:

  • 基本分50分(有喝到就有50分的意思)
  • 顏色和外觀(Color and appearance)5分
  • 香氣(Aroma and bouquet)15分
  • 風味和餘韻(Flavor and finish)20分
  • 綜合評價及陳年潛力(Overall quality level potential)10分,合計100分。


每一瓶Parker評論的酒會獲得一個總分,再依六個分數級別區分出各種等級,分別是:

96-100分:頂級佳釀(Extraordinary)
90-95分:優秀(Outstanding)
80-89分:優良(Above average)
70-79分:普通(Average)
60-69分:次品(Below average)
50 -59分:劣品(Unacceptable)

儘管Parker的評分不是只有總分,有各種面向組成;但這麼複雜難懂的葡萄酒,首次有最平易近人、任何人一眼就能看懂的品質判斷方式,Parker評分開始影響全世界葡萄酒界,任何只要被Parker打過分數的酒,酒莊都會在酒款貼上「RP 89」、「RP 92」分數,立刻就會造成熱銷。

有的酒莊開始四處想辦法把酒送給Parker喝,只要被他評到分,管他是哪一個年份,所有同款酒就通通貼上同樣的分數貼紙(當然,我從沒看過有酒瓶貼上RP 79以下的分數XD)。Parker在2000年時受訪曾提及,他每年要喝到約1萬瓶葡萄酒,甚至他還為自己的鼻子跟味蕾投保了100萬美元保險。

很多人很愛用的查葡萄酒App Vivino,甚至還分析使用者的評分和Parker分數對照。照片來源:Vivino

「Parker化」真的存在嗎?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

一般認為,Parker的評分成功引導了消費者的購買行為,被他評為滿分的酒,價格更是水漲船高,但也連帶興起了「Parker化」(Parkerization)的現象,有越來越多的酒莊傾向把酒釀成酸度較低、葡萄熟度較高、果味濃郁的酒,也就是Parker喜歡的風格。

Parker引領風潮了30多年,在2019年時宣布正式退休,由原本《The Wine Advocate》10人團隊繼續接手。他退休時,10人成員之一的Lisa Perrotti-Brown(擁有葡萄酒大師資格MW),特別撰文分析人們所說的「Parker化」真的存在嗎?

Lisa說,人們常說Parker評分導致1990年代到2000年市面上開始大量生產果味濃郁的酒,但事實上是消費者的口味轉變,Parker只是點出哪些酒會讓消費者喜歡,哪些酒消費者會失望而已。她舉例說,美國人對糖的消耗過去都是逐年增加,到2000年時開始轉為逐年下滑,但過胖問題卻依然持續提高,證明大眾口味確實會轉變
 

Robert Parker的評分方式是,酒進入口腔中4~5秒後,他就能判斷是不是80分以上的酒;未滿80分的先淘汰,剩下的再經過2~3次品飲後決定最終分數。照片來源:Getty Images

Lisa還舉了一個有趣的統計來反駁:Parker酒評生涯中,評出95到100分的酒,最多是產自法國Alsace,比率為14.2%;比加州的10.9%、隆河的6.5%和波爾多的5.3%都來得高,「如果Parker化現象確實存在,那為什麼從80到90年代沒有看到Riesling和Gewürztraminer酒款大量生產?為什麼沒有看到一堆酒開始長得跟Alsace很像?」

Lisa直言,是因為那時候的消費者想要波爾多和隆河酒能夠更輕鬆、更易飲,這也形塑了後來被稱為「國際風格」(International style)的葡萄酒風格。

Lisa說,整個酒評生涯中,Parker寫過超過87000瓶葡萄酒評論,而從1980到2000年代,確實有許多酒款是更成熟、更集中風味,開瓶即飲風格的葡萄酒,但並不是Parker創造的潮流,而是消費者自己決定的,Parker只是幫助他們找到了他們會喜歡的酒而已。

Parker評過這麼多酒,當然各種傳奇也都不脛而走,這瓶Domaine E. Guigal Cote Rotie La Mouline曾被Parker形容為死前必喝的酒款, E. Guigal歷來至少有24款酒被Parker評為滿分。

Parker真的有這麼神嗎?

 Parker受訪時宣稱他每年品嚐10000種葡萄酒,而且過去30多年來他喝過的每一款葡萄酒都記得。但在2009年有一場盲飲2005年頂級波爾多紅酒的活動,Parker不但無法正確辨識每一款酒的來歷(儘管這本來就很難),甚至連波爾多左岸、右岸的酒都會弄混

有法國學者分別在2005年、2007年研究發現,Parker評分會提高原本就已經是高價酒的價格,但對於他評為品質沒這麼好的酒,價格不會下降,甚至產量也不會降低。

當然,沒有一項評分系統是完美的,更何況打分數的是「人」,總是會受到許多影響,連Parker自己也曾在2007年受訪時坦承,品飲時當下的心情確實會影響酒款分數,「96、97、98、99、100分的差異,只是品飲時當下的心情。」

Parker曾多次說過,除了分數外他還撰寫了每一款酒的評論,這些風格、特性是分數所無法呈現的;「分數固然有助於幫助消費者快速判斷一款酒的品質,但沒有任何一種東西可以取代你自己的味蕾。」

延伸閱讀:
 
 
飲酒過量有礙健康,品酒不會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