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這酒莊有攪桶!」「這瓶酒用全新橡木桶培養18個月!」「這瓶酒沒有過濾哦!」聽到酒商這樣介紹,你是否仍霧煞煞:「這跟我要買的這瓶酒有什麼關係?」其實很有關係,只是從來沒人說明白!
《喝吧!》2016年推出新單元「葡萄酒的秘密」,每周介紹一個葡萄酒誕生過程的秘密,嘗試拆解從種植、採收、釀造過程中,每個動作可能代表這款酒會有什麼樣的風味?會有什麼樣的口感跟香氣?甚至價格是否合理?盼能幫助大家找出心目中的好酒!
第一集介紹葡萄酒在橡木桶培養陳年的過程中,有些酒莊會加入「攪桶」(Bâtonnage)這個程序。這個小小的動作,可是影響葡萄酒是走向「嚴肅風格」,還是「圓潤風格」的關鍵!
葡萄酒在橡木桶培養陳年過程中,會有死酵母等沈澱。圖為波爾多三級酒莊Château Lagrange白酒在橡木桶中陳年,桶中那不透明、濁濁的區塊就是酵母沈澱。 |
葡萄酒在糖份發酵完後,酵母因失去養分會逐漸死掉,死去的酵母就會在橡木桶中慢慢沈澱在桶底,形成像泥沙一樣的混濁物;這時死酵母菌經過水解後,會釋放一些香氣物質,也有助於酒更加圓潤,因此這時候只要拿攪拌棒定期翻攪橡木桶中的葡萄酒,讓死酵母加速水解,有助於此種作用的加速進行。
陳年中的橡木桶上方多半會有個塞子可以開口,就是為了方便添桶或攪桶。圖為波爾多索甸列級酒莊Château d'Arche的橡木桶陳年區。 |
有些酒莊也會用「翻轉橡木桶」的方式取代攪桶,這作法有助於節省人力。像波爾多右岸的Château La Croizille,直接購入這種橡木桶架子,把橡木桶放在上面,人只要稍微推一下橡木桶就會轉動,是不是省力很多? |
攪桶過去多使用在白酒釀造中,圖為波爾多格拉芙列級酒莊Château Carbonnieux的白酒橡木桶陳年區,左上角的女生正在進行攪桶。 |
但有趣的是,過去攪桶這項程序,多使用在白酒釀造中;但近年來這風潮開始推向紅酒,許多紅酒也開始採用這種方式讓酒喝起來更圓潤甜美,包括台灣許多酒友很愛的賣場平價酒款十字木桐堡(Château Croix-Mouton)就有採用這種方式。
當然也有廠商推出攪桶用的金屬棒,整根設計成彎曲狀,底部設計成像高爾夫球桿桿頭,有助於攪桶時更省力。這根攪桶專用棒長度100公分,要價126歐元(約台幣4555元)。 |
「攪桶這麼好,那大家都來攪啊!」看到這你也許會這樣想,但攪桶並不是「必須」的程序,還是有許多崇尚古典風格、風土精神的葡萄酒,尤其是波爾多左岸的梅多克(Médoc),就有許多酒莊並沒有採用攪桶的程序。
一般認為攪桶的缺點大致可分為三點:
- 採用攪桶程序的酒款都長得差不多,沒有特色
- 用人為方式,反而喝不出葡萄酒的風土精神
- 攪桶會讓酒與氧氣過度接觸,酒體可能變脆弱,不利於未來陳放
美國Jordan酒廠拍了影片讓大家看看攪桶進行的過程,影片中的死酵母是不是真的很像泥沙?
綜合來說,以後若去買酒時不知道該挑哪款酒,可以以「攪桶」與否,推測酒款可能的風味:
- 如果想要挑選酒體比較紮實、單寧較鮮明,具古典風格的酒款,可選沒有攪桶的酒款。
- 如果想要挑選較甜美、圓潤酒款,特別是宴會中有人不常喝酒的,可選擇有攪桶的酒款。
- 如果從酒商或網路資訊找不到該酒款是否有攪桶,可以看看背標介紹,有沒有出現「Bâtonnage」或「Stirring of the lees」這兩個代表攪桶的詞。
飲酒過量有礙健康,品酒不會
0 意見:
張貼留言